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脱贫攻坚>>工作要闻

开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作者:期俊军 李海明 马文卫    发布于:2021-01-27    信息来源: 云南扶贫热线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聚集、技术聚集、信息聚集的作用,建立园区企业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与村、户对接,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劳动就业、资金入股等分配方式,鼓励有意愿、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参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现园区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深度融合,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1.jpg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一角

利益捆绑,领动发展。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开发中,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引导农户将分散经营的土地作价入股农业开发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又将土地统一流转园区经营,园区企业用工优先使用土地流转的农户,按企业提供岗位条件开展技能培训及定岗输送劳务,“租地收入+务工收入”,农民拿双薪,实现了园区领动村庄齐发展的良好氛围。黑泥地社区208户农户将分散经营的承包土地3422亩作价入股流转给园区或企业经营,户均流转土地16.45亩,户均1人在园区就业,每年每户增收5万元,共带动群众增收557.61万元,集体增收10万元。

目前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中有14.1万亩进行了流转,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特色水果、蔬菜、花卉和发展畜禽养殖等,农户通过流转可稳定获得地租收入,企业务工可获得工资收入,流转土地的企业还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带动了农业转型,村庄发展,农民增收。

2.jpg

开远轻工业园区生产线

3.jpg

花卉产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产业升级,领动转型。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园区+企业+农户”的模式,在园区内完成规模化种植,并带动周边区域2000亩规模化种植。在园区种植规模扩大、产量稳定后,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搭建互联网平台,推行“智慧农业”,并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订单式生产优质鲜花产品、观赏苗木、特色水果等,实现园区产品统购统销,有效破解传统农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题,规避传统农业盲目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开远市国洪经贸有限公司实行订单式种植,采取公司下订单,基地按公司要求分梯次种植。在保障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实行随行就市的订价,既保障农户的利益、调动种植积极性,又保证了蔬菜品质。

2020年来,公司先后到羊街乡、大庄乡6个自然村23户建档立卡户收购蔬菜近100吨,户均增收5000余元。目前,全市有116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户5223户22422人。

4.jpg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带动农户就近务工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还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逐步形成适度规模、形式多样、产业链条延伸、业态丰富、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5.jpg

开远市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小龙潭片区)豆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

提供岗位,领动就业。坚持培训与市场需求、长期与短期、就业与脱贫相结合,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强化与市场对接,加强与园区企业合作,搭建用工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培训+输出+企业”就业模式,实行定向、订单、订岗培训输出,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实现稳定脱贫。黑泥地社区依托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按企业提供岗位条件开展技能培训及定岗输送劳务,获取工资性收益,劳务工资为每人每天80元至100元。

目前,经劳务公司输出,在园区长期务工人员达9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人,长期务工年人均增收20000元以上;季节性务工3000余人。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远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及开远轻工业产业园成为了我市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截至目前,三大园区84家入驻企业吸纳市内外城乡居民就业6550人,其中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295人,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脱贫。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18 开远党建网 滇ICP备17004191号-1

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1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3-3737594

技术支持:中国红河网